石正丽:1月14日已证明新冠病毒利用SARS病毒同源受体

在3月9日的一堂“2020科学抗疫”的腾讯课堂公开课上,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致病性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石正丽研究员首次公开了其团队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鉴定时间表,显示1月14日该团队就已经证明了新型冠状病毒能够利用SARS病毒的同源受体ACE2感染人,这一发现的时间比官方正式宣布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早了一周。

两周内明确病毒感染机制

根据石正丽研究员公开的病毒鉴定时间表,12月31日,其团队已经利用核酸扩增,对7例病人的样本鉴定出该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并于1月2日通过高通量测序完成了一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1月3日,通过血清学检测,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并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1月5日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1月11日,确认了7例患者中的5例患者有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1月14日证明了新型冠状病毒利用SARS病毒同源受体ACE2感染人。

石正丽研究员公开比较了人感染的新冠病毒与蝙蝠冠状病毒、穿山甲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她特别强调了这三种冠状病毒的S蛋白的吸附和糅合的部分有一个叫做PRRA的位点。“这个位点如果把它切开,那么病毒的感染性就会很小,而人类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位点。”

石正丽研究员还表示,这个位点起初并没有在蝙蝠冠状病毒中被找到,因此引起一些人的猜测,认为这个位点是不是人为插入的。“但是现在已经有科学文章表明,这个位点在自然界是存在的。”石正丽研究员表示。

她引用了泰山医学院史卫峰教授3月2日在科学预印版网站bioRxv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显示在某种云南蝙蝠的一株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里,也发现了这个PRRA位点。“这就说明了这个位点不是人为插入的,这是在蝙蝠这个种群里就有的。”石正丽研究员说道。

溯源要从“接触动物的人”开始

石正丽研究员还提示了蝙蝠跨种传播直接感染人群的风险,认为有长期接触野生动物自然宿主的暴露人群也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者,即中间宿主。

石正丽研究员说道,其团队已经在与蝙蝠密切接触的人群中,检测到SARS样冠状病毒的抗体,显示人类有被感染的痕迹。“但这些人却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这说明蝙蝠感染人的机会是有的,但概率较低,而且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清除病毒。”她表示。

石正丽研究员表示:“我们一直认为蝙蝠携带冠状病毒传播到人类会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件,但是没有想到这次那么快就暴发了,而且是暴发在我所生活居住的这个地方。”

在石正丽团队从蝙蝠体内提取出的12种冠状病毒中,SARS样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最强。她提醒道,SARS样冠状病毒跨族群感染仍将是大概率事件,下一次新型冠状病毒仍有可能出现,应提前取做好预防。

日前,有网络消息称石正丽3月3日现身华南海鲜市场,并带走两箱样本。根据网络媒体《民声天下》报道,石正丽在采访中直言不讳:“我是第二次来华南海鲜市场,来取样。”她还表示,自己无法确认新型冠状病毒“到底从哪里来”的问题。“这个我们肯定搞不到,要靠卫生部门和疾控系统,他们采集的样本要比我们多得多。”网络援引石正丽称。

2月29日公布的一份《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称,中国已经在此次疫情动物溯源的三个重要领域开展工作:对武汉2019年12月发病病例开展早期调查;对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及其他市场进行环境采样;对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售卖的野生动物的来源和种类以及市场关闭后这些动物的去向开展详细调查。

在3月9日的腾讯公开课上,针对华南海鲜市场在12月底的关闭使得溯源变得极其困难的问题,石正丽说道:“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SARS当年的溯源时,科学家第一时间找到了中间宿主,也就是在关闭市场之前,把广东市场上动物的样本都采集了,很快发现了跟SARS病毒同源度高达99.7%的病毒。但这次没有及时地采到市场上野生动物的样本,这个环节已经缺失了。”

在野生动物样本采集环节丢失的情况下,石正丽提出两个建议:首先是通过病人来追踪——接触野生动物的人在关闭市场之后,他们交易的动物到哪里去了;我们还要了解野生动物交易的人,他们的野生动物最初是哪里来的;另外一个环节是我们要到自然宿主出没的地方,比如我们在云南发现了跟这个病毒最近的病毒宿主,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云南和云南周边的国家,从蝙蝠和驯养的野生动物里去寻找蛛丝马迹。”

版权所有@ 2022 嘉豪演绎庆典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15013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