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疗队在湖北|回到武汉 蒲林哲邂逅的不止青春
“我感受到大叔吸吮米汤的力量,那是生命渴望的力量。”蒲林哲兴奋地对同事说。
半个月多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第十八病区,21床病危大叔每天的病情变化,牵动着山东医护的心。3月1日下午,蒲林哲用注射器给他喂了拔除口插管后的第一次流食。“我们能为患者做的,就是在他们对生命充满渴望的时候,伸出双手帮他们紧握住希望。”她在当天的手记中这样写道。
2010年6月,蒲林哲从武汉大学本科毕业。
3月6日,蒲林哲告诉记者,10年前她从武汉大学本科毕业,10年后回到武汉“很特别”。
武汉写满她青春记忆
2月7日下午,蒲林哲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31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飞赴湖北。她是齐鲁医院外科专业主管护师、也是两个年幼女儿的母亲。
出发那天是正月十四,第二天就是元宵节了。一大早,蒲林哲的老公李学楠就起来煮汤圆,她则忙活着收拾行装。“算是一家人提前过节了。”他从厨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汤圆,给媳妇放在桌上。
蒲林哲端起碗来,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不时夸赞老公的手艺。
母亲李玉美,坐在客厅沙发靠窗的地方,眼圈泛红,眼神不时瞟过来,聚拢在女儿身上。再看看旁边玩闹的两个小孙女,一时忍俊不禁,却又悄悄抹一把眼泪。
“解放军去了,科学家去了,各地的医护都去了!”父亲蒲章波话不多,像是劝老伴也像在提醒自己,“还能不放心?”
蒲林哲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护理学专业,后又在山东大学护理学院读研;硕士毕业后,她一直在齐鲁医院工作。此次驰援正值她从武大毕业十周年之际,颇有回家助战的含义在其中。她的几位大学同学,已随广东医疗队出征武汉。
2020年2月,蒲林哲随山东医疗队回到武汉。
“武汉是培养我的地方,现在她有困难,我必须去帮忙,没什么好怕的!我们愿意为湖北战‘疫’出一份力。”蒲林哲接过大女儿递过来的围巾,“这就是大学同学送的,希望重回武汉能够找回当年青春的样子。”
此一别打开美好团聚
2月29日,蒲林哲进入病区展开工作的第21天。“今天最让我们高兴的是,35床的大姨康复出院了!”她的这一天的手记中写道。
2月9日,齐鲁医院医疗队全面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两个重症病区。蒲林哲所在的是,第十八病区第五组。经历20多个日日夜夜并肩战斗,团队越来越默契,救治工作日渐成效。
“几位重症患者在好转,陆续有人出院了!”蒲林哲所说的35床大姨,是她这个组值班时送别出院的首位患者——能不特别开心吗?
大姨与病房里两位病友道别:“你们要好好加油!我们都会好滴!好了早早回家!”她挥手的潇洒劲儿带动了整个病房欢快的气氛,3位头发花白的大姨就像头回参加运动会的小学生,兴奋地挥舞手臂——为生命加油!
真的要走了,大姨情不自禁拉起山东亲人的手道谢:“医生们,护士们,你们都辛苦了!感谢你们日日夜夜地照顾,你们所做的一切,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那一刻,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动情的话,直教蒲林哲和她的战友热泪盈眶。
“此时的分别,是为了阿姨与亲人的团聚,是为了阿姨今后更好的生活。”蒲林哲仿佛看见,老人家与亲人团聚的温暖画面,还有往后儿孙绕膝、户外过早的踏实光景……“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
那力量急切得像早樱
3月1日中午,21床的病危大叔终于拔除了口插管,迈出向好的重要一步。15天了,他一直依靠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一度命悬一线。
下午接班后,蒲林哲再次负责这位大叔的全部护理工作。他现在使用鼻导管吸氧,每一次呼吸都像400米跑的后程冲刺,沉重而费力。她暗暗为老人加油,因为只有自己扛过去,才能迎接新生。
现在,大叔可以试着吃点流食,虽然不能多,但是很期待。蒲林哲用注射器抽了20毫升温开水,缓缓推进大叔嘴里,给他热热身;大叔两口就把水喝完了,而且没有呛咳。
该主角上场了,热乎乎的小米粥!细心的蒲林哲掺上些热水,让它变得稍稀些。“大叔,这是我们拔管后的第一顿饭,不着急,慢慢来。”她一边说,一边将注射器送上前。
大叔点点头,使劲儿伸出手来摁到她的手上,把注射器送到自己的嘴边……慢一点,慢一点……100毫升的小米粥,被大叔几下就顺利喝完了。
“大叔,第一次不能吃太多,过一会儿如果还想吃,我再过来喂你。慢慢地自己能吃饭了,咱们就能再把胃管拔掉。”蒲林哲轻声细语,“您今天进步很大!继续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好起来!加油!”
大叔满意地闭上眼睛休息了,而他吸吮米汤的急切力量清晰留在了蒲林哲的记忆里。“我感受到大叔吸吮米汤的力量,那是对生命渴望的力量!就像武大校园里的早樱,已经迫不急待报告一个崭新的春天……”
齐鲁医院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第十八病区的第五组人员留影。
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