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快递没必要洗“84澡”,莫让消毒成“留毒”

“对鞋底、快递、外卖包装过度消毒没必要。”在今天召开的北京市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就过度消毒问题,向公众作了清晰说明。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消毒”就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头等大事,宁可过度防护,也不敢轻易降低频次。于是,有小区搭起了喷淋室,轮胎、鞋底、快递包装都得洗一遍“84澡”;有家庭装上了紫外线灯、喷满酒精,似乎要达到无菌手术室标准……形形色色的消毒行为,反映出民众对防控疫情的重视以及焦虑情绪,并非不能理解;但凡事“过犹不及”,过度消毒可能会带来新的健康与生态安全问题。

一两次过度消毒看似无伤大雅,但怕的就是积少成多。历史上,就有生态环境因过度消毒被破坏的例子。2003年“非典”期间,由于过度消毒,台湾淡水河及其支流被倒入大量漂白水,导致鱼群暴毙,直到半年后才恢复正常。事实上,大量使用的消毒剂并不会随着喷洒而消失,而很可能随着雨水、空气逐渐渗入生态系统,富集起来导致土壤变酸,甚至板结。土壤中生活着数量巨大的微生物,有些是对环境很有益处的“清道夫”。过量消毒剂能杀死有害菌,同时也会杀死有益菌,使城市绿地的生物网链遭到破坏。

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过度消毒同样大有伤害。紫外线灯的高强度照射,可能致盲和皮肤癌;84消毒液具有腐蚀性,容易损害皮肤及粘膜;酒精具有易燃性,因盲目喷洒导致的安全故事并非没有先例。过度消毒,接近于“留毒”,也是对消毒用品的浪费。

防控病毒要遵循科学原则,消毒也不例外。说到底,消毒是一门技术活,需要讲究一定的规范性、有效性。让民众建立适度消毒意识,有关部门需要费些心思。一方面,制定详细的消毒指南,对消毒用品的成分、浓度、时长等做好事无巨细的说明;同时,组织专家做好科普,用民众听得懂的话、用身边的案例,廓清认识误区。像刘主任这样对消毒问题娓娓道来的发布会,不妨多来些。

版权所有@ 2022 嘉豪演绎庆典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15013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