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药学部的学科发展四步走
2019年11月10日,《2018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复旦版)》出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临床药学专科综合排行榜十强席位,是浙江省唯一上榜医院。
这份意料之中的从容,离不开浙大一院药学部主任卢晓阳的未雨绸缪。
抢先一步 前置审方保障患者安全
2014年4月,浙江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的省份。这意味着,原来药学部依靠药品调配就能为医院带来1~2个亿收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如何继续发挥药师作用,走出一条适合医院药学发展的新路来,成了卢晓阳等药学部管理者的燃眉之急。
浙大一院药学部主任 卢晓阳
“医改不能忽视药师的作用。”卢晓阳认为,药学部从“利润”部门向“成本”部门的转变,倒逼药师必须从管理药品质量、单纯的处方调剂角色向管理患者用药安全、监护患者用药全程的角色转变。
对于临床工作中,药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卢晓阳很早就进行了思考。
在国外,医疗工作分工明确,医生诊断疾病给出治疗方案,药师会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比如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反观我国,从诊断到用药治疗,大部分都由医生拍板决定,不仅让医生的工作量大为增加,同时也削弱了药师的存在感。
在药品发放过程中,药师把关是全球通则,药师有义务和责任对处方进行审核,对有潜在风险的处方进行干预和纠正,并且有权拒绝发药。
早在2011年,浙大一院就开始尝试开展处方审核工作,让药师参与到诊疗环节中,保障用药安全。
“我们开始做的是对病区医嘱的审核。”据卢晓阳介绍,后来逐步将审核的范围扩展到了门诊。“当时还没有前置审核的概念,处方都是由医生开出后经电子系统防火墙到达医院药房,再由药师进行审核、调配。”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处方前置审核的要求,浙大一院药学部对原有的诊间审方流程进行了再改造,实现前置审核,目的就是为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更快一步 给审方插上信息翅膀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浙大一院,年门急诊量近500万人次,每天如何游刃有余的面对门诊的8000~9000张处方以及住院部的上万条医嘱,曾经是摆在药学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果没有信息化,单纯靠人肯定完成不了。”卢晓阳告诉健康界,为了辅助药师提升审方效率,药学部建设了智能审方平台。
平台框架好搭,但审方规则的设置却折磨了药师们好一阵子。 “在设计信息化系统的时候,审方规则很重要,规则要紧贴临床,无效信息要少,每条提示都要有价值、有意义。”卢晓阳说。
目前,浙大一院的审方系统设计有8个级别。其中,8级为最高级别,患者存在用药禁忌症等情况属于这一级别,出现这个级别的处方系统会直接拦截。临床中常出现的超说明书用药等情况多属于6~7级的警示水平,需要药师人工进行审核判断。对于5级以下的处方,系统会审核通过,但计算机后台会对处方进行保留,药学部会定期整理统计分析,以便系统可以随时进行更新调整。
在强大的信息平台支持下,如今的浙大一院药学部平均每天只需人工审核处方400~500张,以确保最终交到患者手中的药物和剂量合理、安全。
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借力信息化,药师还要有自己的金刚钻,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体现价值,揽起药学部的“瓷器活”。
向前一步 夯实能力提升价值
药品零差率之后,药师如何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卢晓阳分析说,“门诊患者感受不到药师的服务,说明一大部分窗口药师的用药交代做的不够到位。”
她举例说,比如对使用阿伦磷酸钠的患者嘱咐一句,吃完后要喝一杯水,不要躺着服用以免对食道黏膜造成损伤;对于使用硝苯地平的患者,提醒他们出现脚肿的情况不要担心,大部分是药物作用引起的。这些简单的几句话,就会让患者感受到药师的服务。
但受限于工作量较大,人力配置有缺口等原因,浙大一院门诊窗口药师留给每个患者的时间大概只有半分钟不到,想要面面俱到,还是很难。
面对现实问题,卢晓阳充分利用浙大一院药学部作为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机构所在地的优势,牵头制定了药师用药交代的省级标准,对药师服务质量进行规范,让患者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药师的服务。
浙大一院之江院区药师发药窗口
“转型就是把过去没有干的工作干好了。推出规范后,会明确药师发药时交代哪些事情,如果实在时间不允许,可以给患者发放纸质用药指导提示单,还可以通过微信推送等信息化的方式,让患者切实感受到药师的服务对他们确实是有用的。”卢晓阳如是说。
细化的交代事项,也对药师的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月浙大一院的药师就会进行一次考试,考场纪律要求同学生考试时一样严格,不许看资料、不许查手机。考试的内容多是药师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注意事项,对于没考好的“同学”要进行补考,直到分数达到要求。
健康界了解到,对于药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是浙大一院一直以来的传统,包括每月进行一次的整个科室的业务培训;不同病区、门诊自行开展说明书每日一学;临床药师每周两次开展文章、指南的学习培训等。
多走一步 完善政策激励人才
机制建立起来了,对于科室药师的配套激励政策,也成为了卢晓阳要上心的事。
受限基金支持、SCI文章数量等原因,往往医院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药师凤毛麟角,为了避免传统的职称晋升体系,把药师禁锢在高级职称的天花板下,浙大一院药学部除了药师、主管药师、主任药师等传统职称体系外,药学部还建立了一个以内部岗位职能为考核导向的晋级通道——九级药师制度。
“我们把药师分成九个等级。”卢晓阳介绍说,九级药师制度以“可验证”为体现质量的量化指标,让科室成员自己收集绩效考核的数据,按月和年给临床工作、创新工作、科研工作等打分。打分后,按照得分情况分为A、B、C三档,其中A、C档各占总人数的10%,剩余的80%为B档。
“按照评定方法,只有完成相应业绩,才会晋级;如果没完成,可能会下降一级。”其实在每次评比后,卢晓阳都会额外给C档成员一些鼓励——多分配任务,“人都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做出成绩的。”
在政策的激励下,近5年来,浙大一院药学部承担了各类科研课题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发明专利5项;获得各级奖励10余项。
药师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药房里面发药的,这是很多人对于药师的普遍印象。近些年,随着一系列直接或间接推动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的文件下发,药师已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
而这也是卢晓阳在浙大一院持续推动的药师转型之路。未来,她希望浙大一院的药学部能在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区域龙头地位,对标国际,迈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