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一个特别让人唏嘘的城市
内江的重新繁荣,离不开糖业的兴起,最鼎盛的时期内江的白糖产量占了全国50%,故而有甜城的美誉。而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一位来自福建长汀的客家人:曾达一。清初的大移民,不仅仅只有湖广人,也有很多客家人不远万里来四川。1716年曾达一从福建长汀带来蔗种,以120吊钱买下沱江西岸的梁家坝开始种植甘蔗,制作白糖。元明断裂的甘蔗种植加工业从此开始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直到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中的残酷竞争,内江的蔗糖业陷入衰落,乃至破产。近十年,随着内江经济的好转和城市建设发展,内江已经重新走上繁荣的轨道。
提起内江,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吃过的金桔蜜饯。浓浓的桔香,沁人心脾的甘甜,那是儿时记忆中难忘的美食。甜城,这个让老内江人自豪的称号,如今除了留下甜城大道、甜城湖这样的名称外,蔗糖相关产业几乎在内江消失殆尽。内江近300年历史,都离不开甘蔗、白糖、蜜饯这些词,而今却全部化为风中。只留下黄老五花生酥和步行商场里的一家传统蜜饯店。
说起内江美食,自然少不了面。内江人推荐内江美食,第一个肯定说的是牛肉面。他们一直觉得内江的牛肉面,是巴蜀小吃之首。当然,这置成都小吃和宜宾燃面于何地就人各见志了。内江的面确实好吃,不仅是牛肉面,羊肉面、兔儿面甚至就是一碗素面都让人难以忘怀。吃过北街的回味面馆和北街面馆,民族路的志镪牛肉面,大西街的鲜美饮食店,市委对面的羊肉面。我最喜欢的是羊肉面,北街的炝锅面实在不是我喜欢的风格。说起来内江有个很特别的对面的称呼:寡妇面。这其实是说不放肉绍的素面,就是简简单单的酱油,辣椒油调味,味道就相当出彩了,不亚于重庆的小面。这点我最喜欢鲜美饮食店,一直就只卖这一种油辣子素面就支撑了一个食店,他家的辣椒油确实很独到。
内江出了个画坛巨匠张大千先生,他不单单只是绘画厉害,也做得一手好菜。四川人好琢磨吃,天生都是吃货,文人菜就更是流转于世。大千干烧鱼,大千回锅肉等等,不外乎是一个客居他乡的四川人思乡时的产物。其根源自然来自他家乡内江的各种美食。到内江自然要找加河鲜店尝鲜了。以前我是去的全顺鱼庄,性价比极好的一家鱼馆,这次选的是郭五姐鱼馆。确实这家馆子价格不菲,全是贩卖的野生河鱼,几乎不见百元下一斤的鱼,最贵的有588/斤的。强烈推荐他家的蒜香肥头,如果我可以像米其林一样打星,那这一定是三颗星的标准。单单为这道菜,都值得专门来此内江。不过黄腊丁就没必要在他家吃了,离城10来公里的史家镇李光明黄腊丁火锅,鲜活的黄腊丁,现炒制的底料,味道也是不摆了。
最近内江最流行的家常菜馆是一家有着很文艺名字的小馆子:小雅青青。这是这次去内江前朋友新推荐的,就在我们住的万达嘉华附近的小巷,离张大千纪念馆也不远。以前一直喜欢巴蜀味苑的蘸水兔,小雅青青的又是一种风格,但也非常好吃。他家的花椒腰花是我最喜欢的椒麻味,其实在辣椒传入四川以前,四川最传统的香辛料用了数千年的是花椒。最后一定不要忘记来份纤丝鸭面。这是干拌面,但和宜宾燃面又不同,上面放的是内江资中的冬尖而不是宜宾芽菜哈。
饭后甜品在内江,毋庸置疑是选李记华华小吃。虽然老板娘的兄弟、儿子在成都也开了家分店,但水质不同味道还是有点细微区别。老板娘记性相当好,去年冬天我来过,她居然还记得。凉糕、冰粉、绿豆沙是每次必点的。这次突然很想吃藕粉,要了碗,老板娘还反复确认:天热哦,藕粉很烫。他家柠檬水都是花了很多心思在小细节上的,故意保留了一点皮的苦味,让回甜更甘。另外民族路有家盛唐凉糕,只卖凉糕凉虾的照相馆,味道也很好。没写错哈,真是照相馆,就门口摆了两张桌子一个冰柜卖。
凉粉是四川人很喜欢的一道小吃,琢磨出不少搭配,颜色和食材的使用上有黄凉粉、白凉粉、绿凉粉,味道上有喜欢加醋凉拌的川北凉粉,还有另类的煮凉粉。内江的丝丝香王凉粉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家的花生凉粉是一绝,白凉粉也很不错。用料足,麻辣鲜香,顺滑爽口。也在步行商场里,正好可以顺路去买点传统蜜饯。虽然这些蜜饯对现在人的口味来说已经过甜,但我试了试配红茶,相当不错的搭配呢,茶的苦涩正好中和了蜜饯的甜,相得益彰。
四川的夜自然少不了烧烤。本来朋友推荐了内江师院附近的黄老四龙虾田螺,但去时店内一个人都没让我们分外存疑,然后我们去了第二选项:汉安大道上的小黄牛把把烧。这家夜里人气蛮旺的。生拌牛肉辣得人跳,包浆豆腐也相当不错。至从某年去了宜宾吃包浆豆腐,这已经超过麻婆豆腐是我豆腐菜里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