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楚,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什么?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一种罕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过去称为 Churg-Strauss 综合征,后被命名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因其约 40% 的 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因此将该病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肉芽肿性血管炎合称为 ANCA 相关性血管炎。又因为该病患者常常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故属于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的一种。
①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流行病学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整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据相关文献统计,该病每年新发病率为( 0.11~2.66) /100 万人,总患病率为( 10.7 ~ 14) /100 万人; 发病年龄通常为 7 ~74 岁,平均年龄 38 ~ 54 岁,而在哮喘人群中发病率可以达到( 34.6 ~64.4) / 10 万。目前尚未有明确证据证明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发病与性别、年龄、家族有明显关系。
②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表现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通常会经历 3 个阶段: 前驱期、嗜酸粒细胞浸润期、血管炎期,因受累器官数量不同,受累部位以及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前驱期:呼吸系统受累最为常见,哮喘是前驱期最主要的临床特征,往往还是首发症状。哮喘可见于 90% 以上的患者,多在成年发病,但与常见的支气管哮喘不同,常常缺少支气管哮喘的周期性发作的特点,与此同时,前驱期还可伴发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
嗜酸粒细胞浸润期 :浸润期主要表现为心、肺、消化道嗜酸粒细胞浸润和高 嗜酸粒细胞血症,其中以肺部受累最普遍,而心脏受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也是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血管炎期:发热、体重减轻、疲劳等全身症状明显往往预示着疾病进入血管炎期,此期神经系统、肤、肾脏等器官损害明显,神经系统损害方面,出现脑卒中是此病患者死亡的又一重要原因。
③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实验室检测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是本病一大特征,嗜酸粒细胞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其增高对疾病复发有一定指示;40%左右的患者免疫荧光检测ANCA阳性,其中绝大部分为抗髓过氧化物酶核周型ANCA( p-ANCA) ,而胞质型 ANCA( c-ANCA) 仅占10% 左右。此外患者可伴有血清 IgE 水平升高、C 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类风湿因子阳性等,但缺乏特异性。
④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治疗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控制病情、避免脏器不可逆损害, 病情较轻时,可单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病情较重时,需要使用环磷酰胺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片等免疫抑制剂可作为诱导缓解后的维持期治疗药物。近日也有研究表示利妥昔单抗对控制病情有效,但需要注意是否会诱发严重的支气管痉挛;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也有一定效果,但也需要经过临床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