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生+酒,能预防肝吸虫?医生的说法,让人空欢喜了
有一种肝病跟吃鱼生密切相关,那就是肝吸虫病。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有些村镇的肝吸虫病感染率逼近40%。这种感染会引起胆结石、慢性胆囊炎,严重者可诱发肝硬化、胆道癌。
小编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说:
肝吸虫病都是吃鱼生吃出来的,不吃鱼生就不会感染;
吃鱼生同时,喝点白酒、芥末和醋,就可以预防肝吸虫感染;
深海鱼生比淡水鱼生要安全,不必担心寄生虫感染;
…
到底这些说法是否靠谱?如何正确防治肝吸虫病?今天P教授邀请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肝吸虫病专科门诊主任医师郭文教授详细解释。
肝吸虫感染有什么早期症状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肝吸虫病,以及它的早期表现。
肝吸虫病,是由于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致,比较隐匿。其传染途径是:感染者的粪便进入小河、池塘中,被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内发育形成尾蚴,再侵入淡水鱼虾即成囊蚴,健康人吃了这种没有煮熟或生的鱼虾,就可能被感染。
七成感染者可以没有明显症状,20%的患者就诊时已经是肝吸虫病晚期,不少患者甚至到了肝硬化,追查病因才发现有肝吸虫感染。
只有10%的病人在早期出现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比如上腹疼痛、腹泻、高烧、肝肿大等。在此提醒,所有吃过淡水鱼生,以及接触过淡水鱼(虾)的人群,都应该做肝吸虫的排查。一是做大便检查,看看有无肝吸虫的虫卵,二是抽血查肝吸虫抗体。一般来说,抽血找到抗体基本就能确诊了。
说法一、不吃鱼生,就不会感染肝吸虫?不正确
鱼生吃起来鲜甜滑口,是很多人眼中的美食。鱼生是目前已经明确的肝吸虫病感染途径,从接诊来看,98%的肝吸虫患者都有吃鱼生的经历,部分人甚至非常喜爱吃鱼生。
但不要以为只有经常吃鱼生才会患肝吸虫病,其实有2%的感染者从来没有吃过鱼生。
为什么不吃鱼生也会感染上肝吸虫呢?原因在于他们可能接触、加工过活鱼活虾,然后砧板没洗干净,生熟食砧板、刀具混用,结果交叉污染而导致肝吸虫感染。
即使不存在生熟食工具混用,但处理完鱼虾之后不认真洗手,就用手拿食物或者倒水喝,一样可能被感染。
预防肝吸虫感染,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建议采用医务人员的标准七步洗手法;切肉切鱼虾的砧板和菜刀,每次用完清洗干净,处理生熟食的工具分开使用。
说法二、深海鱼生比淡水鱼生安全,不必担心寄生虫?各有风险
根据鱼的种类,鱼生大致分为两种:淡水鱼生和深海鱼生。肝吸虫病患者多因进食了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受感染。于是,有人认为,改吃深海鱼生就不必担心肝吸虫病。
肝吸虫的囊蚴喜欢寄生在淡水鱼虾,而深海鱼虾一般不会受到感染。虽没有了肝吸虫的威胁,但深海鱼生可能存在异尖线虫等其他寄生虫。也就是说,只要是鱼生,无论吃哪一种其实都不可能百分百安全。
另外,只吃深海鱼生,也可能交叉感染到淡水鱼生的肝吸虫。比如:两类鱼共用一套砧板和菜刀;又比如用处理过淡水鱼的刀具砧板来切姜丝、葱丝,作为吃深海鱼生的配菜,同样有机会感染上肝吸虫病。
说法三、吃鱼生喝点白酒,能预防肝吸虫病?作用十分有限
很多人都知道,做鱼生时,浇淋白酒拌一拌鱼片可以去腥杀菌。人们在吃鱼生的同时还会再喝点白酒(酒精浓度在50度以上),芥末、姜蒜、醋也是鱼生的好搭档。在食客看来,这种吃法可以很好地杀灭鱼肉的寄生虫,预防肝吸虫病。
事实上,很并没有多大效果。多少吃货寄希望于白酒和芥末、姜蒜、醋灭菌,经常吃鱼生,照样难逃肝吸虫病。
要知道,鱼肉中的肝吸虫是囊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会轻易被一般的调味品杀死。实验证明,把2mm薄的鱼片投入90℃的热水中,最快也要三秒钟才能将囊蚴杀死。
杀死体内的肝吸虫,必须依靠药物。尚未出现胆囊、肝脏严重损害,97%的患者口服两天吡喹酮片,可以完全杀灭肝吸虫。3%的病人通过再次服药,也可以很快治好。
生吃淡水鱼虾是导致人类感染肝吸虫的主要原因,但不吃鱼生,也会感染肝吸虫。吃鱼生同时喝白酒、吃姜蒜、芥末并不能很好杀灭寄生虫,谈何预防肝吸虫病。预防肝吸虫病,应该加强食品加工卫生,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少吃或不吃鱼生,勤洗手,生熟食分开处理。